最新录用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基于误差序列的离线数据无监督快速异常检测方法研究
    谷阳阳 张东
    录用日期: 2025-02-11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利用多维度、多模态的遥测参量实现快速定位检测故障需求的问题,在分析和归纳飞行器遥测参量特点及故障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误差序列的离线数据无监督快速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主要依靠人工分析进行故障判定模式,结合历史数据的使用,通过无监督自适应阈值的设定,实现自动适配并检测遥测参量异常记录状态的功能,降低了需要大量人员分析的时间成本,减少了遂行处理工作中快速定位故障的压力,解决了故障定位通用性不强的问题。经过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满足数据处理要求,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易于实现。
    基于改进PSO的两点磁梯度张量定位方法
    石琴 王晋哲 孔慧华 李凯
    录用日期: 2025-02-11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磁梯度张量定位法中单点定位受地磁场影响误差大、多点定位优化算法中对局部最优解敏感及定位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两点磁梯度张量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磁偶极子理论求解磁梯度张量分量;并利用两点信息建立目标位置和磁梯度张量之间的非线性目标函数,最后采用基于动态调整的粒子群算法对目标位置坐标进行求解,通过改进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使其从固定值变为随搜索过程中适应度函数变化而非线性变化的值。结果表明,与单点定位法及传统粒子群算法的两点定位法相比,该方法将平均定位误差分别由35.16 cm、12.6 cm降低至5.58 cm,明显减小了定位误差,且该方法具有受地磁场影响较小、自动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及抗噪性等优点。
    基于模型系统工程的飞控半实物测试系统设计
    王雁来 陶贞吉 钱航 武国军
    录用日期: 2025-02-10
    [摘要](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越来越复杂,提供智能化飞控系统势在必行。建立有效的飞控智能训练与测试系统的难点在于提供基于真实业务场景下的外部激励环境。通过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飞控设备全流程功能,利用基于时空域的推演数字化仿真系统模拟真实业务场景下的飞行环境,并针对飞行器实际飞行技术参数进行系统建模,从而真实模拟实际业务环境。在真实业务环境下,通过基于光学成像的传感器仿真系统提供机载视角的载荷图像生成,并通过航电总线按照接口协议规范发送给飞控计算机,并接收飞控计算机返回的飞控指令参与时空域推演,从而实现基于硬件在环的飞控系统全流程训练与测试系统。试验表明,利用虚实结合的飞控半实物测试系统能够有效模拟真实业务场景下的飞行环境,并提供真实业务数据交互从而有效提高飞控系统的全业务流程功能验证效果。
    基于小波分析与帧间交错图像融合算法的电磁泄漏信息还原方法
    孙宇良 李凯 田平怡 石琴 于三强 杨善勇 刘鑫强 杨光
    录用日期: 2025-02-10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显示器电磁泄漏信号还原出的图像存在模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与帧间交错图像融合算法融合的电磁泄漏信息还原方法,基于多帧平均去噪法的原理,利用显示器显示图像信息时依赖于不同视频帧周期性重复的特性,通过将连续帧进行像素点的交错叠加来实现图像增强,进而有效减弱环境噪声的影响,同时融合一维小波变换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图像重建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直接进行图像重构,利用小波分析与帧间交错图像融合算法在图像信噪比、对比度、锐度上分别提高了79.7%、15.9%、47.8%,该算法在电磁泄漏信号还原与信号处理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交错并联磁集成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姚鑫
    录用日期: 2025-02-10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提升交错并联磁集成DC-DC变换器抗干扰能力及均流效果,设计一种由线性自抗扰和比例积分调节器串联的控制策略。通过建立交错并联磁集成DC-DC变换器模型,分析其工作模态,建立小信号模型推导变换器传递函数;设计电流内环为比例积分均流解耦控制,防止因为相电路参数差异可能引起相间不均流问题,影响到整个变换器的运行可靠性,电压外环为线性自抗扰控制,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通过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和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器实现对系统的高精度控制;在matlab/simulink中对传统PI双闭环控制策略和提出的LADRC-PI解耦均流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对比,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样机实验。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均流能力。
    基于枝节加载技术的宽带分支线耦合器
    王兵凯 李斌 魏浩 兰宝岩 唐陆瑶
    录用日期: 2025-02-10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当前通信系统对宽频带和高平坦度耦合器的需求,设计了一款基于枝节加载技术新型宽带分支线耦合器。在对耦合器奇偶模分析过程中将奇偶模模型视为枝节滤波器,在模型端口引入半波长微带线,显著提高了奇偶模模型的带宽和平坦度。将该优化方案代入耦合器本体,有效提升了耦合器的带宽。同时为了控制耦合器的尺寸,采用枝节加载技术等效替换耦合器微带线与加载线,在提升耦合器带宽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耦合器的尺寸,在此基础上通过弯曲传输线保证电路结构的紧凑进一步控制耦合器尺寸。通过电磁仿真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所得的耦合器在2.58GHz-3.12GHz带宽内平坦度低于0.4dB,回波损耗大于20dB,带内耦合端口与直通端口的输出信号幅度差异不超过0.34dB,且相位差处于90°±2°之间。耦合器尺寸22.64mm*19.63mm(约为),对所设计的耦合器进行实物加工测试,测试结果与设计仿真结果较为贴近,证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基于大数据聚类分析的移动机器人偏摆力矩控制系统设计
    袁辉
    录用日期: 2025-02-07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移动机器人在不同类型的运动状态具有不同的运动特性,由于姿态的不断变化,系统更容易受到偏摆力矩的影响,出现姿态失衡的问题。为此,利用大数据聚类分析技术,优化设计移动机器人偏摆力矩控制系统。改装移动机器人姿态传感器和力矩传感器,加设大数据聚类分析处理器,调整力矩控制器内部组成结构,从电气设计和机械结构两个方面,添加抗干扰元件,实现硬件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运动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和距离度量等步骤,在大数据聚类分析技术的支持下,识别移动机器人不同的运动状态。根据不同运动状态下移动机器人的标准运动参数,确定偏摆力矩控制目标,通过与测量偏摆力矩的比对,计算力矩控制量,实现系统的偏摆力矩控制功能,提高控制的稳定性。通过系统测试得出结论: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优化设计系统的偏摆力矩控制误差减小约0.3N·m,在系统控制作用下移动机器人的稳定系数明显提升。
    基于UW-YOLOv8的水下模糊小目标检测算法
    宋凯忠 李海涛 张俊虎
    录用日期: 2025-02-07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水下目标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8的水下目标检测算法UW-YOLOv8;该算法引入了EfficientNetV1作为主干网络,EfficientNetV1通过均衡地缩放网络的深度、宽度和分辨率,提高了特征提取能力;在颈部增加了HAT注意力机制,HAT结合了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了像素间的关系和特征交互,有效处理低分辨率水下图像;通过方法ASFF创新的检测头,并结合额外增加的小目标检测层,实现了不同层级特征图特征的融合,从而更细致提取小目标的特征,提高了模型对小尺度目标的检测精度。通过在URPC2020数据集上挑选的6000张模糊图片的实验结果表明,UW-YOLOv8相对于YOLOv8的mAP50和mAP50-95分别提升了2.8%和3%。
    基于自适应模糊逻辑的多机械臂工业机器人分拣控制系统设计
    袁名华
    录用日期: 2025-02-06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实际应用中,分拣场景可能涉及不同形状、大小、重量和材质的物体,以及不同的分拣要求和工作环境,系统需要能够识别并处理各种分拣目标的特性,同时根据环境条件和任务需求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为此设计并开发基于自适应模糊逻辑的多机械臂工业机器人分拣控制系统。设计机器视觉设备、位姿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分拣执行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通过系统电路的连接,实现工业机器人分拣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检测多机械臂工业机器人初始分拣位姿,通过分拣目标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等步骤,识别分拣目标,确定分拣目标位置与几何参数。根据识别结果,计算机器人目标位姿与抓取参数作为控制目标,在空间条件约束下,利用自适应模糊逻辑算法生成机器人分拣控制指令,在考虑抓取优先级的情况下,实现系统的多机械臂工业机器人分拣控制功能。通过系统测试实验得出结论:设计系统的位置和抓取力控制误差较低,通过该控制系统的应用机器人的分拣速度明显提升。
    基于改进NSGA-III的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分包方法研究
    徐汉昌 陈松航
    录用日期: 2025-02-06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网络协同制造是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针对核心的服务分包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NSGA-III的调度优化方法,以订单的生产成本、总完工时间、生产质量、客户满意度和资源利用率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网络协同制造模型;在NSGA-III算法的基础上,结合了SPSA算法,提出一种具有更强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能力的模型求解算法,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从Pareto解集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通过标准算例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进的NSGA-III算法在收敛性和解的多样性方面均优于NSGA-II和NSGA-III算法;通过具体的网络协同制造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