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6(1).
摘要:随着“互联网 ”概念进一步加深,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在环保、工业、军事等领域均有大量涉及,而能效问题一直是WSNs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文章对原有面向簇集的WSNs中存在的簇头能量损失过快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该问题主要由节点过量转发数据所引起,因此从簇内和簇间两部分入手,并对路由策略进行了改进,将网络划分为热点和非热点区域,动态调整区域覆盖范围,结合虚拟多输入输出(VMIMO)和路由跨跳技术减少不必要的节点中继,最后对该方案进行仿真测试,发现改进后的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平衡优化WSNs内系统能量损耗。
2018, 26(1).
摘要:为更好的保障地铁行车安全,及地铁站内环境安全和对灾害事故的预防,需要对地铁区域安全监控进行设计。当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传感器获取的监控信号经过现场中心接口传送至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完成对数据信号的采集分析,通过网络与数据中心进行数据通信,在监控数据中心中完成对数据参数的处理以及预警和报警等功能,并对地铁进行实时监控。虽然该方法成本较低,但存在监控数据过程中产生数据丢失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地铁区域监控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地铁区域安全硬件系统进行设计,硬件系统主要由感知层模块以及网络层模块和应用层模块三部分构成,利用分段曲线算法对监控到的数据进行传输,以传输的数据为基础,结合粒子滤波对监控数据进行处理,以数据处理结果完成对地铁区域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地铁行车的安全性,保证乘车安全,为地铁安全建设发展提供依据。
2018, 26(1).
摘要:针对目前康复护理床功能单一化、智能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套融合ARM与DSP双控制器的智能实时控制系统。该系统主控制器采用ARM进行实时控制,DSP作为副控制器接收采集的人脸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判断。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对主控制器ARM与副控制器DSP通过SPI通信时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实验测试可知,ARM与DSP通过SPI通信稳定可靠且速率快,整个双控制智能实时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2018, 26(1).
摘要:针对行李安检时X射线图像中的危险品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和隐式形状模型(ISM)的检测方法。首先,采集不同姿态的危险品X射线图像,并标注目标位置,构建训练数据集。然后,通过SIFT算法提取目标关键点,并以此构建目标的ISM模型。在检测过程中,将提取的目标SIFT描述符与ISM模型中的视觉描述符进行匹配,通过投票机制来判断目标是否为危险品。通过手枪和酒瓶的检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从X射线图像中准确检测出危险品,且对目标姿态变化具有鲁棒性。
2018, 26(1).
摘要:由于电动自行车操作简单,骑行省时省力,目前校园电动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多,而电动自行车最大的问题在于充电,在行程中如果对电量估算不足,极有可能在行程中就停止工作,而在路上找一个可以充电的地方是十分困难的。充电难以及充电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私拉电线,电瓶车配备的充电器质量没有保障所导致的发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给平安校园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面对这一现状,设计一个基于STM32的智能充电桩,使用者无需携带充电器,通过面板上的按键就可以设定充电方式(充电电压,电流),直接给蓄电池供电。设计的系统拥有无线传输功能,实现与手机数据交互,方便对充电的控制。充电结束时会自动断电,并发送信息到手机上,提醒使用者及时断电取车。
2018, 26(1).
摘要:为了实现数显轨距尺测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功能,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数显轨距尺图像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轨距尺图像数据的实时采集、显示、存储功能。系统能够获取数显轨距尺测量数据图像,并将图像显示在LCD屏上,图像信息存储于SD卡中,既完成了测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又实现了对测量数据的保存。系统以Cortex-M4为内核的STM32F407ZGT6作为控制核心,利用OV2640作为图像传感器采集彩色图像,采用TFTLCD真彩液晶显示屏显示图像,利用FATFS文件系统实现SD卡的读写,从而使系统能够存储图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图像的采集系统稳定可靠,采集图像清晰,满足设计要求,对轨距尺读数的自动识别以及轨道测量数据的存储具有重要意义。
2018, 26(1).
摘要:人工高空作业具有一定危险性,且工作效率低、工作难度大,采用攀爬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在安全性、稳定性及精确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杆状物攀爬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国内外虽有较多研究,但仍处于试验阶段,未达到大规模推广使用的条件。因此,有必要总结现有成果,更好地完善攀爬机器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杆状物攀爬机器人技术和应用现状,从运动机构设计、自主行为控制与导航、远程通信、监测与遥操作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现存爬树爬杆类机器人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旨为杆状物攀爬机器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新的想法和方向。
2018, 26(1).
摘要:为了解决因振动筛频率和倾角无法自动调整而导致筛分效率过低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7-200PLC为核心控制器配合采用WINCC组态软件实现振动筛的自动调节,大大提高了振动筛的筛分效率。该系统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保存及分析,寻找出振动筛在不同输入条件下最佳的工作倾角和振动频率并作为网络的学习样本以便获得模糊推理系统的数据,将其与现场采集数据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较快的训练速度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满足了控制系统自动调节频率和倾角的需求。
2018, 26(1).
摘要: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带动了数据的增长,为了对云环境下动态数据进行管理,防止数据损坏甚至丢失,方便后续利用,需要对云计算环境下动态数据进行聚集。但目前大多数算法都是基于线性时间概率计数的数据聚集算法,通过数据聚集操作在中间节点预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去除数据冗余,减少数据传输,实现节能,对于云计算环境下数据聚集操作存在的重复计数问题,通过研究对副本不敏感的概要结构并优化某些特性,从而完成数据聚集,但这种方法存在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且不能保证动态数据聚集的准确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云计算环境下动态数据聚集算法,该算法通过对云计算环境下动态数据聚集算法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云计算环境下动态数据聚集算法。首先对云计算环境中的动态数据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完成对云计算环境下动态数据的离散样本频谱特征的计算,实现云计算环境下动态数据聚集样本的特征提取和信息模型构建。针对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文通过混沌映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通过生成混沌序列,解决粒子群算法存在的问题,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特征聚集,从而完成云计算环境下动态数据聚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动态数据聚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聚集时间,减少所占内存空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该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8, 26(1).
摘要:马丁代克深度测量系统是电缆测井中测量井深的专业设备,深度轮作为该测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误差将直接影响电缆测井的深度信息。因此需要对深度测量系统进行定期校正。通过分析马丁代克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提出了采用光栅尺作为测量系统的校正仪器,通过模拟深度轮在测井过程中电缆所受的拉力、运动方式、扭转等实际情况,克服了传统校正方法仅仅考虑单一因素、效率低、精度不高等不足。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重复校正结果一致性好、校正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意义。
2018, 26(1).
摘要:摘要:为提高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对以往学者基于相似日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短期负荷预测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一种改进的基于相似日和细菌趋化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based o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bacterial chemotaxis, PSOBC-LSSVM)的预测模型。克服了标准粒子群算法容易早熟收敛和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并充分考虑短期负荷的连续性与周期性对选取相似日造成的影响,将二者结合到一起综合考虑,利用改进的粒子群得到二者的最佳匹配值,并将其融合到时间距离这一因子当中。算例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更高,可行且有效。
2018, 26(1).
摘要:针对服装行业裁剪优化分床这一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加速因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裁剪分床方法。首先,根据裁剪分床的实际生产条件,结合生产订单信息,以裁剪分床过程中各号型样片数量的误差平方之和为目标,建立相应的优化数学模型。然后,采用该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先对各床的铺布层数进行搜索,再根据各床的铺布层数搜索对应各号型的最优配比,搜索的最终铺布层数和对应的配比作为分床方案。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2018, 26(1).
摘要:非开挖技术敷设的管道往往深度较大,常出现穿越河流和湖泊的情况,向管道探测提出更大挑战。设计一种基于捷联惯性导航原理的非开挖管道位置检测系统,完成管道坐标的检测、存储与显示。检测器以STM32为控制核心,以MEMS惯性传感器和里程轮为数据采集单元;存储的数据由MATLAB读取并进行三维显示。重点阐述系统组成和惯性导航基本原理。针对惯性传感器随机噪声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姿态信息进行最优估计。在15m长的管道内进行两组检测实验,验证磁场对系统检测精度是否产生影响,三个轴向的最大的测量偏差为0.64m。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为地下管道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位置检测手段。
2018, 26(1).
摘要:对高速转塔式测试分选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介绍了单颗芯片测试的整个工序流程,在此基础上采用CompactRIO为核心控制器,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建立了分选机系统控制框架,各模块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通过总线或者I/O口连接在一起。在软件架构上采用三层软件架构的设计方法对分选机控制系统进行设计,讨论了三层架构即表示层,逻辑层,操作层在转塔式测试分选机软件架构上的作用,且三层之间的联系是表示层联系逻辑层,逻辑层联系操作层,操作层与外界各个硬件的沟通,此外对芯片检测数据流存储进行了设计。这种控制系统设计能较大地提高转塔式测试分选机的工作效率和运行速度。
2018, 26(1).
摘要:点云数据拼接在众多科研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为完整、精确地得到复杂物体的点云数据,提出一种基于Gocator的多传感器数据拼接方法。该方法需要对多传感器系统进行两两校准以获取各传感器坐标系与基准坐标系之间的空间变换关系,进而将各传感器自身坐标系下的数据转换到基准坐标系下,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的拼接。对于双传感器数据拼接,首先通过两只传感器同时拍摄单孔标定块,利用最大距离法提取标定块轮廓坡口特征点,根据坐标转换原理,初步确定了两传感器间的旋转平移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迭代最近点(ICP)算法进一步优化确定两传感器之间的最优变换矩阵,以得到精确的拼接关系。实验室搭建双传感器钢轨廓形检测平台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多次拼接得到的钢轨廓形与标准模板误差不超过0.2mm,完全符合钢轨廓形允许误差要求,该算法具有较高精度和稳定性。
2018, 26(1).
摘要:为了提高无人机执行任务的能力,在对三维导航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按时到达目标点的四维导航系统设计,给出了导航过程中高度和速度的求解方法。然后分别设计了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的高度和速度控制器,并将其用于无人机的四维导航中。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基于自适应模糊PID设计的控制器能明显改善控制器性能,具有超调小、响应快、稳态精度高的优点,能够精确实现无人机的四维航迹控制。
2018, 26(1).
摘要:火灾是人类社会经常遇到的一个灾害,它通常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针对传统火灾报警器参数单一,易出现漏报、误报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火灾报警器;该系统以温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和烟雾浓度传感器测量的现场参数为参考,通过比较器的比较送给单片机进行信息融合,当温度高度设定值时,蜂鸣器报警;在温度高于设定值,且CO和烟雾浓度高于设定值时,蜂鸣器报警并且LED灯闪烁,提示有可能有火灾发生。最终通过对系统的调试实现了对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控制和报警器的报警。仿真结果表明了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具有较强的火灾预测和报警能力。
2018, 26(1).
摘要:对于传统精冲零件检测工艺普遍存在的人工抽检数量少、大尺寸检测困难、手工误差、复杂专用检具成本高且实时性差等所导致的综合效率低的问题,此文通过应用机器视觉、激光测距、精密数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发了大尺寸复杂精冲零件智能测量系统,用于解决传统所检测面临的以上问题。此系统通过伺服运动控制一套由高分辨率工业相机、激光位置传感器和大理石载物台构成的三坐标检测平台,实现对大尺寸复杂精冲零件进行X-Y平面的尺寸精密测量和Z方向的高度或粗糙度精密测量。通过解析DXF图纸文件并应用改进的贪心算法来获取并优化检测路径,结合精密运动反馈拼接局部采样图像以提高机器视觉的检测精度。初步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600*600*8mm范围内复杂精冲件精度可达到±0.010mm。
2018, 26(1).
摘要:为了解决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录波问题;能够向整个电力系统提供高精度的同步时标,统一整个系统的时间,为分析当系统发生故障后的故障发生地点提供有力的依据;为此设计了PCI同步时钟卡,该时钟卡可以接收GPS或者北斗卫星提供的时间信息;上位机采用PCI总线协议与时钟卡获取的数据进行交互;将电力系统发生行波故障时产生的峰值电压作为中断信号,在Linux下当中断信号到来时就读取同步时钟卡的时间信息以此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为此详细介绍了Linux下字符设备开发与中断机制的实现。最后在Linux下编写PCI设备驱动程序,通过实验验证了在中断信号到来时,该设备能够准确的读取GPS或者北斗卫星发出的时间信息并且经过多次测试未发现中断丢失的情况,证明该驱动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018, 26(1).
摘要:为了提高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针对样例飞行控制计算机分布式架构的特点设计了余度管理策略。针对多CPU同步困难及同步后的积累性时漂误差问题,通过任务同步算法和简化版的TPSN同步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各CPU之间的时间同步,有效地降低了时漂带来的影响,同步精度可达到0.1毫秒以内。采用基于“距离”的封装表决算法完成三余度决策输出功能,降低了开发的难度,减少了传统方式的代码冗余。采用系统重构策略对故障CPU进行管理,通过系统降级与故障恢复提高系统可靠度。最后对关键环节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各环节可达到功能和指标要求,验证了所提出的余度管理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018, 26(1).
摘要:针对运载火箭地面测试系统中进口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设计了一套基于国产麒麟操作系统的运载火箭地面测试系统。对该系统结构及软硬件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针对测试数据存储、变频采样及采集卡驱动设计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数据库+二进制文件的数据存储、数字变频采样以及驱动程序开发方法。系统测试表明,基于麒麟系统的运载火箭地面测试系统性能可靠,实时性和网络性能满足运载火箭地面测试需求。
2018, 26(1).
摘要:为了实现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相关参数无线、有线、远程实时监控,设计一种基于ZigBee和CAN总线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参数监测系统。该液压监控系统由现场数据采集节点,无线与有线通信模块及计算机监控中心组成;数据采集以英飞凌XC2267芯片为核心,通过传感器对液压抓斗的液压油油温、压强、液位等信号进行采集,利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与CAN 总线将采集的参数送给监控中心;如果工作参数异常,监控中心可以提醒现场操作人员进行预警。
2018, 26(1).
摘要:分切机是凹版印刷加工中的最重要的工作流程之一。为提高分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响应性及稳定性,需要进行分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但是采用当前方法进行分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时,难以掌控张力控制,存在精准度低、扩展性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PLC技术的分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运用PLC技术设计出分切机自动控制系统,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构成以及软件的设计思路,介绍伺服驱动机构、回旋切割机构、变频器机构以及触摸屏等系统硬件机构的设定,并完成PLC外部MR-J2S的端子接线图,为使配备电位器旋钮以手动的控制方式来实现分切机的调速,本文采用三菱FR-E540-5.5K-CH型变频器。依据FROM和TO指令确定分切时各轴的扭矩,分析预浸窄带卷绕成形规律,给出分切机复卷轴静态动力方程,得以实现分切机复卷机构预浸窄带复卷的恒张力。实验证明,所提方法控制精确度高,可以为分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2018, 26(1).
摘要:针对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校准的需求,基于C Sharp设计了激光位移传感器自动校准装置测控软件,实现了对位移的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保存并显示结果等功能;测控软件对硬件设备的通信与控制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思路,例如针对激光干涉仪、直线位移平台、数字多用表等设备,设计了相应的类,提高了软件的可拓展性,同时也便于系统硬件的升级;数据处理采用多种线性拟合算法计算激光位移传感器的线性度,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参考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测控软件系统运行稳定,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方便快捷,减小人工处理数据引入的误差,提高了激光位移传感器校准的准确性和效率。
2018, 26(1).
摘要: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积分加纯滞后的过程对象,提出了一类双闭环控制器:内环和外环均使用组合积分控制器。内环用于系统的稳定,外环消除输入干扰的影响和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这种控制器结构简单,仅有两个可调参数,且参数整定方便、直观。仿真结果表明:对于积分加纯滞后对象,在模型失配和干扰存在的情况下,该控制算法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被控输出,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和动态调节品质,同时对时间常数较大的一阶加纯滞后系统也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
2018, 26(1).
摘要:以矢量化伏安法为研究背景,设计出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高集成度、通用性强的数字化阻抗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及高速浮点数字处理芯片DSP为主要处理器,通过EMIF外部总线拓展接口及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结合时钟、电源、DAC数模转换和ADC模数转换模块,形成了并行与浮点计算优势互补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解决了数字化矢量伏安法基带信号的并行处理及复杂的浮点模型解算问题,该系统能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等特点,经过实际试验测试,该系统性能稳定,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2018, 26(1).
摘要:大数据环境下,非法入侵检测是保证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非法入侵检测,保证计算机免遭网络中木马病毒等的攻击,因此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非法入侵检测进行系统设计是必要的。目前大多数网络非法入侵检测系统是通过归纳当前网络非法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优缺点,指出网络非法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确定其发展方向。但这种方法存在系统结构复杂,不利于维护和使用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PB神经网络的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非法入侵检测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在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非法入侵检测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模块进行设计,并分析各模块所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非法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采样芯片、USB接口控制芯片、FPGA、电源管理芯片等硬件进行设计选型,完成系统的硬件设计,并且通过PB神经网络算法提高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非法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的准确性,并给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入侵检测实现过程,从而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非法入侵检测系统设计。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设计的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非法入侵检测系统运行速度较快,能够及时准确对网络非法入侵行为进行检测,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2018, 26(1).
摘要:针对传统家居安防监控系统中多采用声音振动传感器对玻璃破碎进行检测,不仅安装不便且不美观,因此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玻璃破碎声音识别系统。目前常用FFT(傅里叶变换)对声音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缺点是不能显示出声音频率出现的时刻,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分析的玻璃破碎声音识别系统。通过对玻璃破碎声音信号采集、预处理;随后利用小波包分析代替FFT方法,提取小波包系数特征参数,并融合短时平均幅度和短时过零率,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的特征参数来表征玻璃破碎声音;最后利用隐马尔科夫分类器(HMM)从提取到的特征参数中训练出玻璃破碎声音的HMM模型,对玻璃破碎声音进行识别。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的识别率可达93%。
2018, 26(1).
摘要:针对室内环境复杂,难以通过单一传感器对机器人精准定位的问题,以室内环境中的两轮差动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无迹卡尔曼室内定位算法。该方法以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为基础,融合里程计、超声波定位系统、电子罗盘等传感器数据,利用超声波定位低频特性好的特点,弥补里程计结合电子罗盘进行航迹推算的累积误差和打滑影响。鉴于实际中量测噪声往往难以确定,利用Sage-Husa自适应方法,并根据不同传感器的噪声特性设置不同的加权系数,在线更新量测噪声特性,以实现对量测噪声的自适应。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能在传感器噪声特性未知的情况下,有效适应传感器噪声的变化,从而能够在复杂室内环境下,实现较高精度和鲁棒性的位姿估计。
2018, 26(1).
摘要:为了实现对大批量生产工件尺寸的精密测量,该文基于双目立体视觉视差原理,设计了一种工件尺寸实时测量系统;系统通过两个工业数字摄像头实时采集工件不同角度的两幅图像,并基于机器视觉软件HALCON的HDevelop开发环境,对两幅图像进行相关预处理,获取感兴趣区域。提出一种基于canny的亚像素边缘检测、边缘细化、基于atukey权重函数的最小二乘法边缘拟合及边缘均匀取点算法获取精确的边缘特征点,并通过双目系统标定、极线约束与NCC相结合的立体匹配、世界坐标转换、几何计算相结合的非接触式双目视觉方法进行尺寸测量。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获取工件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值,不借助外部测量仪器实现工件关键尺寸的高精度实时检测,检测精度达±0.2mm以上,简单快捷,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018, 26(1).
摘要:场景识别是一种用计算机实现人的视觉功能的技术,它的研究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对图像或视频进行处理,自动识别和理解图像和视频中的场景信息。由于场景识别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得到了许多关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深度学习的发展,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解决场景识别问题已经成为场景识别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首先概述介绍了场景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情况,之后阐述了在图像场景识别中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情况,然后介绍了一些在图像场景识别中深度学习方法应用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同时给出了这几种方法具体的对比与分析。最后给出了文章的结论,总结了当前图像场景识别中使用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情况,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一些展望和建议。
2018, 26(1).
摘要: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要求设计一种能按要求快速稳定平移和转向的光电导引的四轮移动机器人系统。因此分别建立了前轮S-D5舵机转向模型和二阶后轮RS540电机驱动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前轮转向算法、基于解析式控制器的智能自适应PID后轮驱动算法、赛道判别算法,改进了线性CCD采集图像处理算法,利用基于二值化的双向跳变沿检测法代替单向跳变沿检测并采用膨胀腐蚀算法滤除噪声。实际调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机器人能快速稳定地沿赛道运动,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2018, 26(1).
摘要:GNSS与INS在测姿方面的组合理论上可以提升精度,但实际中有时会由于GNSS模糊度固定率低、固定出错、易受干扰等原因导致其精度相对INS过低,以至于组合精度不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用惯导辅助解算模糊度的方法(IAACM),利用惯导信息辅助解算模糊度浮点解,在固定模糊度后得出更精准稳定的GNSS载体姿态,该姿态可与INS姿态再次组合有效提升测姿精度。该方法在解算模糊度层面引入了惯导信息,具有不受卫星数量限制,单历元固定模糊度,误差稳定等优势。利用高精度GNSS接收机与光纤惯导组合搭建试验平台,在城市道路环境中进行跑车测试,验证模糊度固定情况及测姿精度。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提供更精准的模糊度浮点解,并可单历元固定模糊度,有效提升模糊度固定率,使测姿精度大幅提高。
2018, 26(1).
摘要:针对着舰引导系统标校的任务需求,结合基于无人机标校系统中各装置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一种采用多线程与多进程技术相结合的标校系统软件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合理运用软件开发的有关技术,采用模块化的软件设计基本原理对标校系统进行分析,完成了标校系统软件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软件系统能够完成着舰引导系统标校功能,软件各部分在时统下可靠工作,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018, 26(1).
摘要:利用日趋完善的北斗定位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轨道外部几何参数测量系统。该系统由北斗定位系统、配备北斗卫星接收机的轨检仪及数据处理终端等三部分构成。建立基于移动基站的动态短基线观测控制网,对数据进行站间和星间双差处理。基于多频观测量的线性组合,得到超宽巷、宽巷、中巷及窄巷观测量,采用逐级模糊度确定法固定整周模糊度,即沿着从超宽巷到窄巷的顺序依次求解整周模糊度。解算出天线相位中心的准确坐标并作平差处理,利用线性拟合方法拟合所需测量点并计算当前弦长下轨道轨向值。为验证系统实用性,设计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轨道外部几何参数检测实验,轨向值静态测量误差和动态测量误差分别为0.6mm和13mm。
2018, 26(1).
摘要:以手持式频谱仪为背景,设计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架构的、高集成度的、低功耗的手持频谱测量平台。该平台采用Xilinx公司28nm高性能功耗比Spartan 7序列的FPGA芯片XC7S100和TI公司集DSP和ARM为一体的双核CPU芯片OMAP-L138为主处理器,选用低功耗、高宽温、自身发亮的AMOLED屏为人机交互模块,通过EMIFA、UPP等外部拓展接口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结合时钟、电源模块,形成了并行与浮点计算优势互补的手持式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解决了频谱仪中频、零频信号的并行处理及复杂的浮点模型解算问题,该系统能具有体积小、精度高、高性能功耗比等特点,在户外等测试现场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2018, 26(1).
摘要:由于获取图像的设备不同,不同设备所拍摄图像的质量、空间分布特性差异较大。采用当前图像分割方法对图像噪声进行分割时,容易产生过分割和奇异扩散现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智能分割方法。该方法先采用方向滤波器组实现图像各个方向纹理分离,利用小波变换替换拉普拉斯变换进行图像多个方向子带分解,计算图像多尺度似然函数,并依据图像最大似然函数估计准则获得图像的初始分割,在此基础上采用自适应上下文结构从图像粗尺度的分割结果融合至最细尺度,获得最终的图像智能分割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噪声对图像分割的影响,使图像分割精度更高,且运行时间更短,该方法在图像获取设备中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2018, 26(1).
摘要:针对无人机实装训练的不足及模拟训练系统设计的现状,提出一种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无人机维护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出近似真实的学习训练环境。遵循逼真性、完备性、实用性、模块化及开放性的原则进行系统总体设计,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整个系统工程划分为基础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界面展示层四个层次,并预留接口,便于后期的功能扩展;采用SQLite数据库引擎存储和管理系统信息,并通过脚本编写实现与Unity的通信;借助Unity3D软件,结合中心点围绕技术、四元数旋转技术和鼠标拾取技术,实现无人机交互操作。最终,展示了设备学习、仿真训练及考核评估等功能模块,在实时性、规范性及逼真度等方面都到达了装备训练教学的要求。
2018, 26(1).
摘要:针对航空飞行试验需求从单一的测试向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空天地一体化发展,试飞软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必将是试飞测试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首次提出了基于组态的智能化实时监控软件体系,分析了智能化试飞测试软件体系的架构和层次以及关键技术。采用图形元素可重构算法实现智能化实时软件系统平台,满足飞行试验设计开发目的,具有智能配置、健康诊断、简便操作、友好界面等特点,由该体系架构设计的实时监控软件已成功应用于运输机、C919机等型号的多架飞机试飞实时监控当中, 结果表明该体系架构运行稳定,提高了试飞工作效率,在确保试飞安全和保障试飞任务高质量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 26(1).
摘要:温控盒作为飞机温度调节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在飞机运行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对温控盒的各项参数进行详细测试。传统的温控盒测试设备普遍存在测试数据不精确、扩展性差以及测试人员操作繁琐、工作量大等缺点。提出了基于PXI总线的温控盒自动测试技术,阐述了其基本的测试原理以及具体软硬件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阻值动态分段逼近闭环设计及脉冲输出的低延时处理算法,完成了测试过程的一键自动化,拥有通用性、扩展性强、功能全面、智能化程序高等特点。
2018, 26(1).
摘要:本地控制器是EAST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极向场电源控制系统重要的子系统,实现对12套电源系统的实时控制,设备状态监控以及系统保护。本地控制器采用主从结构的实时控制软件架构,共享内存实现内部数据传输,脉冲式消息传递触发进程执行;通过现场总线、硬件板卡、反射内存网络等与现场设备和主控制器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数字移相板卡实现对整流器的环流、四象限等运行控制。经实验测试,该设计运行稳定,能满足极向场电源控制系统对本地控制器的实时性可靠性的需求。
2018, 26(1).
摘要:流体回路是长期在轨飞行器较常用的主动热控制技术,通过泵强迫流体工质在设定的管道中循环流动进行可调节传热。在轨运行期间,流体外回路可能会因空间碎片撞击等多种因素而发生泄漏故障,从而影响整个回路的热控平衡,最终影响整个航天器的运行安全。通过对外回路的工质压力和温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提出采用RBF神经网络对压力、温度关键点数据进行反演,获得泄漏孔径大小和泄漏位置,从而对管路泄漏进行实时监测。
2018, 26(1).
摘要: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实时检测故障中的微弱信号。通过噪声干扰情况下微弱信号的不同变化进行研究,得到了一种微弱信号的DUFFING混沌检测模型。系统发生故障时会产生相应的微弱信号,运用DUFFING混沌振子法分析不同情况下微弱信号的时域波形和相平面轨迹变化规律,并建立数学检测模型,对其幅值进行混沌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当r=0.8264V,w=1rad/s时将白噪声和微弱正弦信号同时加入后,此时,混沌状态、大尺度周期状态的相平面运行轨迹依然在进行有规律的运行,可以清晰的观察出需要检测的微弱信号。在强噪声存在于系统中时,该方法明显克服了噪声对信号稳定性的干扰,能精确有效检测微弱信号。系统在应对不同工作环境、仪器设备老化等情况时,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2018, 26(1).
摘要:针对现在军用和民用对爆破的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和ICP传感器的便携式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测试系统主要以FPGA为主控芯片,采用ICP压电传感器,包含信号放大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存储器模块以及工作状态显示电路。系统具有光触发、节点互触发和多节点同步触发等多种触发方式,连续重触发功能,以及多次采集时FLASH分块存储功能。系统上位机是以VC++为开发工具设计的软件,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显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可靠,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对爆破冲击波超压的测试。
2018, 26(1).
摘要:对系统可靠性的探讨一直是航天飞行器设计过程中的首要议题,飞行控制系统作为核心系统,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飞行任务的失败。以提升飞行可靠性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基于1553B总线的飞行控制计算机三冗余设计方案,给出了冗余飞控系统的架构设计、控制板硬件构成、三模块同步方案和表决算法等设计方法,完成了飞行控制系统的冗余设计策略研究。为适应飞控系统的国产化、小型化、轻质化设计趋势,采用了基于国产SoC芯片的SiP模块以实现工程化。为研究三冗余系统方案可靠性,分析其工作状态建立了Markov模型。最后以Simulink图形化建模方法完成了相关仿真,通过对系统进行典型故障注入验证了冗余管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高系统故障检测覆盖率有利于增强系统可靠性。
2018, 26(1).
摘要:放射性污染物粘膜铺设车是核事故应急的一种主要装备。为解决放射性污染物粘膜铺设车多工位实时操控需要,设计了由主控屏、辅控屏和手持终端三种控制终端共同组成上位机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主控屏作为交互中心,通过标准RS232接口与下位机通信;辅控屏和手持终端作为主控屏外设,分别通过CET-5E网线和蓝牙将数据实时传输至主控屏,实现不同工位下的可靠操控。下位机主控制器以ARM7作为主处理器,采用Modbus通信协议与上位机通信,便于系统后续拓展开发。实验表明,该多终端操控系统不受辐射环境干扰,通信稳定,操作便捷,实时性高,符合粘膜铺设车作业工况要求。这种通过主屏地址映射实现多终端控制的方式,有利于降低主控制器仲裁压力、减少数据冗余、提高系统时效,适合在各种特种车辆的控制系统中推广应用。
2018, 26(1).
摘要:针对多无人机群三维空间运动的复杂群集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生物群集行为、依据Reynolds规则描述的三维群集控制算法。已有的研究大多将无人机群集运动简化为二维平面运动,但这不符合实际控制需求。为此,将群集控制算法和人工势场算法推广到三维无人机群集控制中,建立了三维无人机群空间运动模型,通过多种不同条件下的仿真,研究了两种算法在三维群集控制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两种算法用于三维群集控制均具有一定效果,但相对二维所需要的条件更为苛刻。同时,注意到智能算法具有更好的群体聚集效果,而人工势场算法则避碰效果更迅速明显。据此,对人工势场算法和智能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在距离大于平衡点时采用智能算法聚集,在距离小于平衡点时采用人工势场算法避碰,得到能同时获得更好的聚集、避碰效果的新的群集控制算法。
2018, 26(1).
摘要: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新一代航天器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电子设备也随之增多,设备用电需求变得更加复杂,供配电系统也在不断地由传统式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为了提升运载能力,要求设备进行智能化、集成化设计,传统基于继电器的供配电系统在智能化、可靠性等方面已不能满足需要,采用固态配电技术是当前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固态功率控制器在航天器中的技术应用,采用固态配电技术设计了高可靠智能化供配电系统,满足了航天器中复杂的供配电需求,提出并解决了固态配电技术工程应用中的大电流配电、负载的开通关断、机内检测及保护设计难点,为固态配电技术在未来航天器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成功实践经验。
2018, 26(1).
摘要:拦截概率是评价反导作战效能的重要指标,对交战前任务规划至关重要。选取某一拦截弹建立其在空间的可达集区域,针对中段反导逆轨拦截情况,确立其在空间中的杀伤区。针对杀伤区内任一点可能为拦截点的情况,对某一来袭导弹的弹道轨迹,选取可拦截弧段上的理论拦截点,通过在选取不同高度上的理论拦截点上,调整拦截弹的发射位置,从而得到拦截点在杀伤区内不同高度,不同距离以及在不同的交汇角时对拦截概率的影响。为反导作战的阵地部署研究和交战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18, 26(1).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嵌入式领域实时图像处理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传统硬件因为自身架构导致并行化程度不高,针对在视频监控、机器视觉、视频压缩、医疗影像分析等领域需要对图像进行高性能计算的问题,提出一种以OpenCL软件模型和FPGA异构模式的高性能图像处理解决方案,实现了图像显示和OpenCL加速功能,以Sobel边缘检测算法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算法并行性分析,并在系统中运用OpenCL加速内核算法,与基本的ARM平台和OpenCL共享内存加速机制相比较,展开性能测试,对加速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使用该系统处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OpenCL加速子系统的处理较基于片上ARM硬核的软件处理,实现相同功能上有100倍左右的性能提升。
2018, 26(1).
摘要:针对实时电子邮件传输过程中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提出一种在路由器端基于特征分析的拦截与放行方法。通过对电子邮件传输协议和内核机制的分析,以及对特征文件的解析,在内核态下采用多模式匹配方法对数据包进行识别及时的做出判断。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可行性的前提下,对邮件实现安全性过滤,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2018, 26(1).
摘要:提出了一种源端网络DDoS攻击检测的方法。本方法基于BPF包过滤在源端网络的网关上监控数据包,通过计算网络报文的目的IP地址的信息熵进行可疑流量的检测,最终进一步使用连接跟踪的技术对可疑流量进行判别。本方法可以有效的鉴别出SYN Flood的流量,并在源端网络中直接拦截,节省计算资源。
2018, 26(1).
摘要:基于DSP处理器,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微型水深传感器,设计了一款智能导盲仪,该导盲仪具有测距、测积水深度、测温、智能求救等功能,并具有语音播报、夜晚警戒灯等感知与提示功能。本文重点阐述微型水深传感器在此导盲仪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证明,该微型水深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路面积水深度,检测精度高,为盲人雨天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2018, 26(1).
摘要:在钣金零件视觉测量中,大尺寸零件超出图像采集摄像机的视场范围,不能一次性获得该零件的完整图像,需要将存在一定重叠区域的图像进行图像拼接。针对特征稀少、灰度信息少、轮廓对称的钣金零件图像不易拼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在待拼接图像中选择包含重叠部分的等大小区域作为待配准区域,并对其提取轮廓,然后对轮廓图利用相位相关法求待配准区域的配准参数,再根据待配准区域图像与待拼接图像的坐标关系转换求待拼接图像的配准参数并对图像进行配准,实现钣金零件图像拼接的方法。通过实验表明,该拼接方法对特征稀少、灰度信息少和轮廓对称的钣金零件图像具有速度快、较好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
2018, 26(1).
摘要:手写汉字识别是手写汉字输入的基础。目前智能设备中的手写汉字输入法无法根据用户的汉字书写习惯,动态调整识别模型以提升手写汉字的正确识别率。通过对最新深度学习算法及训练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手写汉字样本实时采集的个性化手写汉字输入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采集用户的手写汉字作为增量样本,通过对服务器端训练生成的手写汉字识别模型的再次训练,使识别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该用户的书写习惯,提升手写汉字输入系统的识别率。最后,在该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设计的深度残差网络,进行了手写汉字识别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引入实时采集样本的再次训练,手写汉字识别模型的识别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能够更有效的满足用户在智能设备端对手写汉字输入系统的使用需求。
2018, 26(1).
摘要:提出了针对大气层外机动目标的顺轨拦截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目标与拦截器之间的相对速度,缓和拦截器的过载需求,避免脱靶现象。采用“标准-3”拦截弹的公开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对大气层外机动弹头的顺轨拦截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综合考虑了助推器和拦截器的质量变化、末制导初始对准误差、导引头的测量误差和盲区、动力学系统的响应延迟和过载约束。结果表明,在处于速度劣势的情况下,拦截器能够对机动目标进行精准碰撞,验证了顺轨拦截方法的工程实践意义。
2018, 26(1).
摘要:针对日益增长的民用航空海量数据,本文对其从数据采集到大数据分析全寿命周期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梳理了民机运行所涉及的数据源,并根据数据类型,对各数据源进行了分类。基于不同类型的数据,研究了各类数据的采集方式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并对大数据离线分析工具及实时在线分析工具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能够为构建民用飞机运行大数据平台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提高我国民机运行效率。
2018, 26(1).
摘要:针对日益增长的民用航空巨量数据,借助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构建民用航空运行大数据分析平台,可更有效支撑快速响应、航材管理、健康管理等各项民机运行业务。结合目前国内外民用航空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现状,梳理民机运行的业务模式及数据类别,设计并构建民用航空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整体架构。根据目前民用航空运行业务需求,对民用航空大数据平台的硬件平台的管理节点、数据节点的计算能力等功能性能进行设计,并对民用航空大数据平台的轻量级计算、离线数据计算、实时在线数据处理分析等计算需求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计算方式,提供具体解决途径。最后对民机运行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业务应用集成及接口技术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我国民机运行效率,为民用飞机运行大数据平台提供支撑。
2018, 26(1).
摘要:针对当前重建方法不能精确展现输电线路实际情况的问题,提出基于无人机智能视觉的输电线路全息全景重建方法。通过分析输电线路全息全景重建原理,采用无人机智能视觉技术对输电线路进行拍照,对输电线路全息全景图像进行采集和特征提取等预处理,跟踪图像特征,引入立体匹配算法,实现输电线路全息全景的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输电线路重建精度高,视觉效果与实际相符,更具实用性及可行性。
2018, 26(1).
摘要:图像加密作为信息加密领域的重要一支,其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显得愈发重要,能够有效地对目标图像信息进行加解密逐步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图像加密的安全性,以混沌系统所具有的初值敏感性以及类似随机为基础,提出了采用“混沌变换”方法对图像进行置乱操作的算法,随后以此为基础结合小波理论设计一种图像加密算法。在图像的预处理阶段首先对图像采用小波变换得到四幅小波子图;随后基于混沌置换将四幅子图置乱处理;最后通过小波逆变换恢复出目标加密图像。通过数值仿真实验表明通过该方法解密获得的图像具有与原图像非常高的一致性,并且获得了较高的安全性。
2018, 26(1).
摘要:针对传统故障诊断方法中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难度大、特征提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多传感器信号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构建测量数据帧进行卷积计算实现多通道数据的自然融合,利用深度网络结构实现高层特征的自动提取和分类,从而高效地实现了故障分类诊断;经分别采用小规模数据集REF和大规模故障数据集BI02进行实验验证,均取得了较高的故障识别准确率,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2018, 26(1).
摘要:物联网的大规模形成和高速发展,使得基于以太网通信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成为物联网应用的一个实际课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以STM32F407作为主处理器的以太网通信模块;利用32位闪存微控制器STM32F407与以太网模块CH395实现串口通信;采用CH395控制芯片内置的TCP/IP协议栈与上位机LabVIEW客户端建立数据通信,并实时发送测试数据进行实验研究。实测结果表明:基于STM32F407的以太网通信嵌入式系统工作稳定,数据传输可靠,能够满足系统设计需求。
2018, 26(1).
摘要:提升机载吊舱的后勤保障能力,适应吊舱测试中多型号、多故障类型和测试环境动态变化的测试要求,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重要保障。支持向量机(SVM)算法适用于小样本、高维度、非线性分类问题,SVM相关参数是影响算法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K-CV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两种改进的SVM模型可以实现SVM参数优化,K-CV算法可以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粒子群算法可以对SVM参数进行动态寻优,建立多核SVM吊舱故障诊断模型。两种算法都可以提高吊舱故障诊断模型的准确率,提高模型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有效对吊舱的故障进行定量和定位诊断。
2018, 26(1).
摘要: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功能的多样化,星载固态存储器需要存储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存储速率越来越高,在轨寿命越来越长。基于NAND Flash的星载固态存储器的并行存储方案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NAND Flash存在初始坏块,且Flash芯片中坏块分布离散性较大。当固态存储器存储速率较高,并行存储的Flash芯片数增多,坏块经叠加映射后,使固态存储器有效容量损失较大。针对高速固态存储器的坏块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坏块管理算法,通过对坏块进行地址映射和替换,使固态存储器初始有效容量与装机容量的比值在高速并行存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在97%左右,提高了Flash芯片存储容量的利用率,延长了大容量星载高速固态存储器的使用寿命。
2018, 26(1).
摘要:基于满足目前高效复杂的调制技术对功率放大器线性化度越来越高的需求的目的,采用模拟预失真技术设计了一种线性化器,用来改善Ka频段氮化镓(GaN)固态功放的非线性化失真。通过改进传统的并联式二极管预失真电路,采用开环技术,将两个肖特基二极管并联。改变二极管的偏置状态,得到不同的改善程度的预失真信号。结合使用专用电磁仿真软件ADS2013做电路仿真,通过参数扫描得到二极管偏置状态的初始值,为实物调试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已加工的实物测试,结果表明:增益幅度补偿达到6.4dB,相位补偿达到28°。
2018, 26(1).
摘要:语音识别赋予了计算机能够识别出语音内容的功能,是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发展。但是关于方言的语音识别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方言种类繁多,其中有3000多万人交流使用的重庆方言就是其中之一。采集了重庆方言的部分词语的文本文件和对应的语音文件建立语料库,根据重庆方言的发音特点,选取重庆方言的声韵母作为声学建模基元,选取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为声学模型设计了一个基于HMM的重庆方言语音识别系统。在训练过程利用语料库中训练集语料对声学模型进行训练,形成HMM模型库;在识别过程利用语料库中的测试集语料进行识别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重庆方言的语音识别,并且识别的正确率为100%。
2018, 26(1).
摘要:为了减小通信信息对一体化波形模糊函数的影响,以连续波信号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扩频的多OFDM符号调制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模型,并分别从波形以及雷达模糊函数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通信信息预扩频后采用OFDM调制的方法,可显著改善一体化信号的模糊函数性能,降低距离维旁瓣。理论分析表明,一体化信号的距离旁瓣由所用伪随机编码序列的自相关、互相关特性及调制的通信信息共同决定,为波形的性能改进提供了指导方向。仿真结果表明扩频因子、子载波数目、数据长度的不同取值对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的距离维模糊函数的旁瓣的影响,为优化一体化信号的性能提供依据。设计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模型可有效改善对通信信息和多普勒频移的敏感性,满足雷达探测波形要求。
2018, 26(1).
摘要:当前电动振动台自动控制器利用PID作为控制核心,其抗干扰能力较弱,启动时间过长,导致控制器的使用寿命较短。提出旋转机械电动振动台的PLC自动控制器设计。将PLC作为主控单元对PLC自动控制器进行设计,制定PLC自动控制器的总体结构,采用RS-485串行通讯口和EEPROM数据存储器对电源模块、LED显示模块、报警模块、通讯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及存储器模块等硬件设备进行细节改进;对控制器软件部分的自动控制功能主程序和中断、LED显示功能子程序进行重新编程,实现控制器自动控制效果的优化,完成旋转机械电动振动台PLC自动控制器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改进设计的控制器有效提高了旋转机械电动振动台的抗干扰能力,缩短了电动振动台的启动时间,延长了电动振动台的使用寿命。
2018, 26(1).
摘要:针对传统煤矿井下甲烷浓度采用工业总线检测方法的不灵活和存在盲点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的煤矿井下甲烷浓度检测系统。系统采用ZigBee协议栈构建无线传感器通讯网络,该网络的终端节点感知和采集矿井甲烷的浓度,并将浓度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协调器,协调器再经过串口传输到地面的监控中心。详细介绍了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
2018, 26(1).
摘要:为满足装备试验中的热电阻和热电偶信号自动故障注入的要求,设计了基于LXI的热电阻与热电偶信号故障注入器。通过将故障注入器串接入热电阻和热电偶信号传输线路,模拟多种热电阻和热电偶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故障类型,实现对被测设备热电阻和热电偶信号的仿真。该故障注入器已应用于多类型装备的测试性验证试验中,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2018, 26(1).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复杂机电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重要组成之一,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对维修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复杂机电系统仍然以定期维修和故障维修为主,维修技术已经显著落后于设备发展水平。本文基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在剖析复杂机电系统常见故障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复杂机电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的层次架构、功能组成、技术途径,为视情维修保障模式在复杂机电系统中的应用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航天12院
电话/传真:01068372068 68767886 68370689 68371556 E-mail:ck@chinamca.com
版权所有: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2025 版权所有